變身“雛鳥媽媽”喂食鸚鵡幼鳥
返回列表
Prev
/
Next
動物有個神奇的特性,當出生后一直照顧你的,就很自然的認為這個照顧的人就是自己的媽媽,就像是《功夫熊貓》中主人公阿寶的鴨子爸爸,即使它是一只熊貓,但是卻把鴨子認做了自己的爸爸,因此當我們喂食幼鳥,在它們的眼中,就變成了“雛鳥媽媽”。
如果想作為一名合格的“雛鳥媽媽”,需要知道如何喂食它,讓它快樂健康的長大。
首先,得知道鳥類的“嗉囊”,是極其重要的器官,主要是貯藏食物,根據品種差異大小也會不一樣,鸚鵡是嗉囊很大的鳥種,食物在其中慢慢的消化,然后為身體提供能量,因此,擁有一個健康的嗉囊,對一只鸚鵡幼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。
同時,雛鳥的食量和它的外表完全不一致,小小的身體卻能有很大的食欲,鳥媽媽需要不停的找食物滿足它,從而母子都會吃很多的食物,寵主就要準備好充足的食物。
其次,和貓狗不一樣,鳥類是以谷類為主,幼鳥此時過小,無法自行吃東西,就需要拿工具喂食,常用的是用小湯匙所折成的湯匙,形狀就像是母鳥的下顎,能夠讓幼鳥咬住,然后抖動全身來索食,不過如果是大型的鸚鵡就不適用了,須選擇醫療用的注射器來喂食,食物量需要更多。
最后,喂食要注意,不能讓嗉囊累積食物,造成食物發酵腐壞,而導致幼鳥的嗉囊發炎、食物滯留的現象。建議一天喂食3、4餐,定時定量。只有多學習喂食幼鳥的知識,才能讓幼鳥健康長大。
Prev
/
Next
走到底了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