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孔雀魚,這7點你需要注意
孔雀魚,也叫鳳尾魚、古比魚,是最易上手的小型觀賞魚,只要水質沒問題,可能只需半年就可以爆缸。
但是在養孔雀魚的同時,有些問題還是得注意一下的。
1、養魚前的準備工作,先將魚缸裝滿80%的水,打開小外掛跑個三五天,建立魚缸的硝化系統,然后放入魚。
2、拿到魚后,先不要直接放入水中,應該將魚和袋子一起放入魚缸的水中,靜置10-20分鐘。
袋內和袋外的水溫可以平衡,這樣魚可以慢慢適應溫度,如果你貿然將魚放入魚缸中,溫度可能會變化太大,很容易使魚生病。
3、換水頻率一般每周一次,每次換三分之一或一半的水,在換水前的前1-2天,將自來水裝入桶中,靜置1-2天,讓水中的氯流失。
氯對魚有劇毒。換水時,先用溫度測量魚缸內的溫度,然后用水壺煮一壺開水。
煮沸后,將開水加入培養的自來水中,在換水前緩慢調節魚缸內的溫度。不給魚加熱會導致疾病甚至死亡。
孔雀魚對水質的要求不是很高,但這只是讓孔雀魚存活下來的基本條件。如果你想讓它們變得美麗,水質的處理是不可忽視的。
4、雖然孔雀魚的耐溫性很高(約15~30℃),但最適宜的溫度為24~26℃,孔雀魚的生命力很強。
此時,孔雀魚的身體機能最為旺盛,產下的小魚品質也較佳。
5、每次進食時間最好在3分鐘內,過量的飼料容易污染水質,最好每天早晚給成年魚喂食一次,而小魚則應盡可能多地進食。
6、孔雀魚是胎生的魚,當一個小魚缸出生時,它可能會被成年魚或雌性魚吃掉,所以出生的魚需要立即隔離,
一般來說,小魚在1-2個月大時可以和父母一起在原來的魚缸中飼養,此時母魚是無法吃下它們的。
7、孔雀魚容易患上的疾病
①濫尾或是濫鰭:由水質差引起,可能是細菌感染。患病的魚被帶出進行隔離治療。原來的魚缸中有大量的水被更換,患病的魚用鹽
②破尾:水質差,頻繁換水可以改善
③白點病:由水溫變化過大引起,與人類感冒相似,癥狀是魚身上有一點白色斑點,這種疾病傳播迅速,病魚應立即隔離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