龐大的中國寵物市場,帶領汪喵的消費升級
幾十年前的中國,貓是用來抓耗子的,狗是用來看家護院的,還有其他的小動物,都有其相應的“崗位”,現如今,它們變成了陪伴者,被統稱為“寵物”,字面意思就是寵愛動物,指人們為了精神目的,而不是為了經濟目的而豢養的生物。
其實,早在發達的歐美國家,它們早就出現了該經濟市場,有了更多的時間和金錢,就能考慮到精神上的問題,從改革開放以來,中國的經濟實現了“多大步”的跨越,讓人們物質生活變得充足,吃飽穿暖后,精神文化就逐漸被人們所重視起來了。
在2019年,中國的寵物市場就已到達2024億,中國14億人,平價下來每人花在動物身上就是144.5元,這樣看著不多,可是中國養寵物的人也只是占少數,QuestMobile數據顯示,截止到2023年8月,全網寵物興趣人群達到3.23億,更何況19年到23年五年里,寵物經濟還在呈暴漲趨勢。
為什么中國寵物市場擴張的如此迅速?
首先,人口基數占比大,有迅速增長的空間。中國人口排世界第一,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8%,相當于近五分之一的市場在我國,并且該市場還在開發中,可占領的位置多,加上總經濟持續增長的助力,滿足了人們物質生活,更加有精力去關注其他方面。
加上思想上的改變,從讓其執行某項職責變成陪伴,尤其是退休的老年人,中國是逐步走進老齡化的國家,子女都在外打工,強烈的孤獨感使得他們急需寵物陪伴,以消除空虛感,還有在外的打拼的年輕人同樣如此。
其次,養寵人群年輕化趨勢,90后用戶在2022年成為寵物消費的主力軍,并呈現持續增長趨勢。網絡的發展,帶來了直播、購物、快遞等行業的興起,逐步改變著人們的消費習慣,以前買菜都是去菜市場、超市等地方,而現在,為了省時省力,直接在網上買菜,直接送貨上門,寵物用品也是為了迎合年輕人消費習慣,網店、直播間、小黃車等操作都不落下。
雖然說老年人有時間有金錢,但是要他們去消費這類物品,大概率不符合消費觀,還是會繼續自己吃什么就喂什么,而年輕人的觀念更偏向于,養了它就要好好對待,將其視為朋友、孩子,各種花樣的寵物產品都要來上一套,更愿意把錢花在它們身上。
最后,寵物意識的提高。從1984年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,人們能夠獲取更多的知識,加上社會經濟的改革,所見范圍變大,形成了自己想思想,到了現在,大學生似乎都是稀疏平常的事情,了解的東西變多,素質變高,對動物的偏見逐漸減少,有了寵物意識,還會給自己的下一代灌輸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思想。
這么龐大的中國市場,早年間都是被國外產品占據,這幾年,國產品牌才漸漸冒出頭,因此,市場競爭也很激烈,抓住中國鏟屎官們的需求,消費環境的升級,也是促進產品的升級,不能僅限于傳統基礎工藝,讓服務、質量、種類更加的專業、健康、規范、標準,不斷完善自身,才能占據市場一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