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情收養流浪貓(下)
結束一只流浪貓的流浪生涯,與其直接帶進家門,不如先送到寵物醫院,請大夫仔細檢查以下幾個方面,將疾病攔截在門外,保證家中諸位“土著”的安全。必須說明一點,流浪貓長期過著小心翼翼、半野化的生活,對人不親或者根本就抵觸人是流浪貓的特點。溫順膽小的還好接觸些,碰上脾氣很“烈”的貓貓,新主人在協助寵物醫生做檢查之前一定要給它戴上“伊麗莎白項圈”,防止被其抓傷、咬傷。
第一,寄生蟲病。流浪貓居無定所,外界環境復雜,它們身上會有跳蚤、虱子、蜱等體外寄生蟲,這些寄生蟲吸血分泌出的唾液刺激流浪貓的皮膚,流浪貓因強烈瘙癢而啃咬搔抓,引起慢性皮炎。大量體外寄生蟲可導致貧血、消瘦。體內寄生蟲常見的有絳蟲、鉤蟲、蛔蟲、鞭蟲等,體內寄生蟲可導致流浪貓消瘦。進家之后應先隔離驅蟲。
第二,急(慢)性胃腸炎。外界幾乎可供流浪貓果腹的食物都是不衛生的,它們最大的食物來源可能是垃圾桶,也可能是好心人喂給的魚、肉下腳料。有些抵抗力強些的流浪貓不會因此而生病,有些抵抗力弱的可發生嘔吐、腹瀉、腹痛、精神抑郁、脫水、嘔吐物中有血絲或者黃綠色液體等情況。流浪貓非常抵觸能迅速引起嘔吐的胃部觸診,這些都預示它很可能患上了胃腸炎。另外,傳染性腸炎傳染性強、發病快,可導致死亡。
第三,體溫。健康流浪貓的體溫應該在38.6℃左右,高燒、咳嗽很可能是各種急性傳染病的預示,比如貓瘟。這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,傳染途徑是接觸帶病毒的排泄物,跳蚤等體外寄生蟲的叮咬也是一大傳播途徑。病貓表現為發高燒、精神不佳、拒食、嘔吐,很少發生下痢的情況。脫水及繼發細菌感染是造成最終死亡的原因。
第四,外傷。流浪貓之間的打斗撕咬、人為的傷害都可導致外傷。不要過于小瞧或者忽視這些外傷,一些外傷具體發生的時間無從得知,拖得越久,越難診斷。所以說,要及時根據外傷的程度選擇治療方法,必要時,不排除做截肢手術的可能。別擔心貓貓少條腿就一定得坐輪椅,“三腳貓”照樣上躥下跳玩兒得歡實!
愛貓小貼士:
(1)主人向醫生陳述貓貓的病情時要客觀、簡明、準確。可將它近期的不良表現一一陳述,不要加上人為的猜測。
(2)主人也可依靠資料書的指導進行簡單的治療,如果遇到重大疾病,則一定要將流浪貓送到寵物醫院請專業醫師診斷治療,主人要做的就是遵醫囑按時喂藥。
(3)給無法帶回家的流浪貓放好食物后,遠遠地看它們吃完立刻跺腳將它們轟散,不要與它們形成很親密的關系,善意的舉動很可能害了它們。